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万物复苏,古霍大地春意盎然,3月28日,霍州市委组织部带着如何转型和增强霍州经济发展后劲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47名年轻干部到杭州、苏州、安徽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学习考察。这次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跟随市委组织部牛部长及向上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利兴等,边走边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在苏州旅通在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挂职锻炼工作期间,通过听讲座、学业务、跑市场,更是体会良多,感受至深。
这次苏杭之行,江苏、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和良好势头,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民营经济实力强,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三是产业结构层次高,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五是人才储备力量足,六是教育兴市、科技强市步伐新,七是工业园区起点高。
看苏杭,比霍州,我清醒地看到,我市当前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市因煤而起,因煤而困,现在面临资源枯竭,再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比较大。我们地处内陆,缺乏大都市、经济发达省份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尚无一所创业园,全民创业、创新能力薄弱。二是工业园区建设魄力不大。目前,我市新型工业园区数量只有一所,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远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收效甚微,与发达地区的外资利用水平无法相比。四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个别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与苏杭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后劲等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
苏杭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过程。苏杭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可以借鉴,我们从中得到很大启示: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这两所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及“互联网+”的浪潮,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机、止步不前,必须解放思想、登高望远,善待机遇、敢于创业、勇于创新,才能不辱使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浙江、江苏经济发展保持高投入、快节奏、高效益的良好态势。其主要得益于和谐的政商关系、灵活的体制创新,善于借助外力,激发出经济发展内部潜力,使经济焕发活力。特别是他们在引进外资、鼓励民营经济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资金流通的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更是令人赞赏。对此,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由“输血”为“造血”的转变。 三是有引力才有实力。苏杭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确立营造投资环境的新理念,并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和资金的聚集。投资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21世纪的竞争,突出投资综合环境的竞争。学习苏杭,就是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的观念,把投资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投资环境。要着眼世纪的竞争,大手笔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变后发优势为先发优势。
学习考察,重要的是学精神、看发展,学思路、看变化,学作风、看效率,学胆略、看创新。赞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加快发展,我们要信心百倍,信心来自于教育提质、科技创新有新步伐,工业转型有潜力,“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三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信心来自于市场开拓有基础,“霍州年馍、霍州豆腐、霍山兔业、霍州文冠果茶、霍州老粗布”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我们也要有动力,动力来源于“两学一做”和“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我相信,通过此次挂职锻炼学习的辐射,在新一届霍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赶超先进、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良好创业、创新氛围会不断形成和提升。